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0%,80%的生命生活在其中,她为人类提供了60%的氧气,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全球90%的多余热量;目前全球海洋经济规模已是第七大经济体,到2030年前,规模将比目前增长3倍,创造1310万个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全球平均每年产生4800亿个塑料瓶,并且还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未来10年内,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比鱼还要多;2030年前,全球人口将达到85亿,鱼类食品安全将成为更大挑战。
摆在全球人类面前的是,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愈演愈烈,我们该以何种可持续的方式来促进海洋发展,政府、机构、民间又该以何种方式保护海洋生态文明。
12月9日,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7年会上,国内外海洋保护专家围绕着“全球海洋治理与生态文明”展开了讨论。
政府
保护海洋环境与各国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减少船只对海洋的污染,减少捕鱼业对于海洋的危害,如何提高海洋储备,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联合国大会第71届会议主席汤姆森建议,各国政府应该取消所有的捕鱼补贴,进而遏制过度捕捞现状,积极推进人类和海洋之间的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国合会委员、澳大利亚环境与能源部常务副部长普拉特介绍澳大利亚政府的海洋管理经验,他表示澳大利亚管理海洋的工具是设置海洋保护区,澳大利亚海洋保护区是全球第二大的海洋保护区,大概占澳大利亚三分之一的海域面积。“在保护区内,会依据海洋生物种类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区,并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
其实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中国也一直作出自己的尝试和努力。中国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霍传林表示,关于海洋管理,中国国家海洋局提出“三个聚焦”,第一聚焦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第二聚焦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第三聚焦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
“我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对于海洋的使用,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生产、如何消费。”国合会委员,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可持续发展、欧盟与国际事务司司长拉卡梅拉表示,世界各国政府很关注增长,但却忽视了关注长期质量。
在全球治理海洋环境方面,国合会副主席、挪威气候与环境大臣赫尔格森建议借鉴巴黎协定的经验,对不同的挑战制订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同时达成对海洋资源的共同承诺。“虽然框架并不一定和巴黎协定一模一样,但是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中国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韩旭在会上表示,为了保护环境,在解决吃鱼难的问题上,中国不是靠捕捞解决,而是靠养殖渔业来解决的。目前中国的渔业不仅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吃鱼的问题,还可以做到每年有400万吨鱼出口。
汤姆森对中国的海洋政策表示了肯定。他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国家,中国对于海洋保护也做出了非常大的承诺,并希望能继续贯彻执行。
机构
在治理全球海洋环境方面,除了各国政府的监管执行外,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海洋智库成为另一大海洋生态保护的有生力量。他们普遍认为,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完善的治理机制对于治理海洋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国合会委员、挪威极地研究所所长温特认为,人类要想在使用海洋资源和保护之间实现平衡,就需要以生态为基础进行环境治理,这是整个海洋生态体系是关键所在。而科学和知识是否能够被整合起来用于海洋环境的治理显得非常重要。
此外,“整体意识,对于保护海洋也很重要。”世界经济论坛海洋项目主任德聂瑞认为,联合国有一系列组织和机构,比如IMO负责全球船只,但目前这些组织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状态;同样在一个国家,有渔业、环境、海洋等不同的部门,但所有部门都在各自为政,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认为,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解决问题很重要。
当然,除了要有一个全球整体治理的机构,还要加强完善运行机制。在机制建设方面,联合国环境署海洋事务主任斯文松表示,重点是希望各国政府有政治意愿,与包括私营机构在内的各类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把学术界、研究机构整合在一起,保护海洋环境。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海洋大国,中国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模式,解决海洋垃圾问题。“如果中国能在这个方面扮演全球领导角色,对中国和全球都是机遇。”国合会副主席、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说。
民间
在保护海洋生态方面,民间力量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参与话题讨论的各方不约而同的表示,人和技术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关键因素。
国合会委员、美国环保协会总裁戴芮格(Diane Regas)指出,全球海洋业长期面临过度捕捞的危害,保护海洋最关键的是人和技术,而且人是主要因素。
“不管是出于食品安全,还是从生活的角度,保护海洋环境,都需要调整人的行为。”戴芮格说,他们邀请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区的渔民,参观他们的行为对海洋带来的影响,以期改变他们的行为,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对此北京巧女基金会总裁董策认为,渔民们不捕捞就不能生存,单靠教育很难禁绝过渡捕捞行为。“主要还是让过渡捕捞的渔民有新的生计,并且比他目前收入不会少”,比如建立生态旅游民宿雇佣这批渔民。
除了人这一要素,戴芮格认为还可以通过技术制止过度捕捞。比如,利用遍布全球海洋的渔船监测海洋生态的实时环境变化,确定本区域的计划捕捞量,进而达到防止过度捕捞的目的。
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寒表示,政府未来可以借助移动互联和物联网技术去监督和管理,这也是全球海洋将来的治理模式。“技术让我们可以与海洋进行更好的互动。”
韩寒表示,作为关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民间组织,希望能够通过连接企业、养殖户、公众和政府,配合中国的渔业管理改革。同时希望通过数据驱动中国水产品上下游行业的蓝色升级,让中国优秀的养殖技术经验走出国门。
上一篇:塑料拉丝机利用聚丙烯、高密度乙烯为原料,经加热,挤出、剖丝、
下一篇:山西孝义市首个薄膜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并网发电